春晓的三个作者,请问是谁
1.最出名的是唐朝孟浩然的《春晓》: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2.唐朝元稹的《春晓》:
半欲天明半未明,醉闻花气睡闻莺。
猧儿撼起钟声动,二十年前晓寺情。
3.唐朝陆龟蒙的《春晓》:
春庭晓景别,清露花逦迤。
黄蜂一过慵,夜夜栖香蕊。
4.五代李中的《春晓》:
残烛犹存月尚明,几家帏幌梦魂惊。
星河渐没行人动,历历林梢百舌声。
春晓作者的处境
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,后入长安谋求官职,考进士不中,还归故乡。《春晓》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。
孟浩然(689~740),唐代诗人。本名浩,字浩然。襄州襄阳人,世称孟襄阳。因他未曾入仕,又被称为孟山人。早年有志用世,在仕途困顿、痛苦失望后,尚能自重,不媚俗世,以隐士终身。曾隐居鹿门山。年四十,游长安,应进士不第。
《春晓》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。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,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,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、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。
首句破题,写春睡的香甜;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;次句即景,写悦耳的春声,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;三句转为写回忆,末句又回到眼前,由喜春翻为惜春。
原文如下: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译文如下:
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,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。
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,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。
扩展资料:宋人叶绍翁《游园不值》诗中的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,是古今传诵的名句。其实,在写法上是与《春晓》有共同之处的。
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,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,把人引入墙内、让人想象墙内;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,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、让人想象屋外。只用淡淡的几笔,就写出了晴方好、雨亦奇的繁盛春意。
《春晓》的语言平易浅近,自然天成,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。而言浅意浓,景真情真,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,晶莹透澈,灌注着诗人的生命,跳动着诗人的脉搏。读之,如饮醇醪,不觉自醉。
诗人情与境会,觅得大自然的真趣,大自然的神髓。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,这是最自然的诗篇,是天籁。
汉宫春晓作者
《汉宫春晓图》作者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仕女画,是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,描绘了后宫佳丽百态。画中包括后妃、宫娥、皇子、太监、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,每个人衣着鲜丽,姿态各异,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。
仇英简介:仇英,字实父,号十洲,原籍江苏太仓,后移居吴县(今苏州),明代绘画大师。仇英出身寒门,幼年失学,曾习漆工,后拜师周臣,成为画家。
相关问答
Q1: 春晓的三个作者都是谁啊?
A1: 哎呀,说起《春晓》的三个作者,其实有点儿意思,我们都知道《春晓》是孟浩然的名篇,但你要说三个作者,那可能是指不同版本的解读或者改编者,有可能是某个教材的编者、注释者,或者是某个版本的译者,不过,《春晓》的原作者就只有孟浩然一个哦!
Q2: 春晓三个作者是什么情况?
A2: 哈哈,这个问题有点儿绕,其实,《春晓》这首诗的原作者就是唐代的大诗人孟浩然,如果说有三个作者,那可能是指在不同时期、不同版本中对这首诗进行注释、翻译或者解读的三个人,某个版本的教材里,可能有编者、注释者和译者,这样看起来就像是三个作者了,不过,真正的原创还是孟浩然啦!
Q3: 春晓真的有三个作者吗?
A3: 哎哟,这个问题有点儿误导人。《春晓》这首诗的原创作者肯定是孟浩然,没得跑,如果说有三个作者,那可能是在某些特定的版本或者教材中,除了孟浩然的原作,还有其他人参与了注释、翻译或者整理工作,严格意义上说,真正的作者只有一个,就是孟浩然。
Q4: 春晓三个作者是怎么来的?
A4: 哎呀,这个说法其实有点儿复杂。《春晓》的作者就是孟浩然,没毛病,但如果你听到“三个作者”的说法,可能是因为在某些出版物或者教材中,除了孟浩然的原作,还有其他人对这首诗进行了注释、翻译或者解读,这样一来,那些参与后期工作的人也被算进去了,所以看起来像是三个作者,不过,真正的创作还是孟浩然一个人的功劳哦!
本文来自作者[冰珍]投稿,不代表星跃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xingyuezu.cn/cshi/202410-158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星跃号的签约作者“冰珍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春晓的三个作者,请问是谁 春晓三个作者什么情况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星跃号]内容主要涵盖: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分享
本文概览:春晓的三个作者,请问是谁1.最出名的是唐朝孟浩然的《春晓》: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2.唐朝元稹的《春晓》:半欲天明半未明,醉闻花气睡闻莺。猧儿撼起钟声...